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洪武生存指南 > 第129章:第一个‘三年计划’

第129章:第一个‘三年计划’

第129章:第一个‘三年计划’ (第1/2页)

河泊司的事情说过,话题也来到这一次会议关于‘三年计划’的正题上。
  
  这段时间,大明王朝第一个‘三年计划’,中枢各部门一直都在不断地研究磋商,朱塬也给出了一个方向,简单几个字。
  
  做减法。
  
  想法实在太多,想做的也实在太多,更关键在于,老朱还是个相当矛盾的性子,做事有足够耐心的一面,但也有相当急切的一面。
  
  急起来,让人抓狂。
  
  然而,事情总要一步一步来。
  
  朱塬因此就给出了一个‘做减法’的思路。
  
  第一个‘三年计划’,最关键的一点,在朱塬看来,不是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天大成就,关键,还是要做好,做出一个开门红。
  
  这就需要计划简单一些。
  
  少一些。
  
  就像曾经的影视圈,拍电影,通常都是要从最简单的镜头开始,而不是一开头就要各种‘轰轰轰’。
  
  嗯……
  
  又文娱了。
  
  因此,最终确定三年计划方案,只有六个项目。
  
  第一个:开凿江淮运河并对大运河进行疏浚。
  
  这两个项目并在一起,一方面是同一类型,另一方面,也是分主次的缘故,江淮运河的开凿为主,大运河的疏浚为辅,具体细节上,对于大运河的疏浚,未来三年,只会重点集中在严重淤塞的一些点上,而不是大规模地重修。
  
  关键还是江淮运河。
  
  这关系到淮南与采石之间的煤铁运输通道。
  
  摆出第一项,众人一起低头开始浏览事前发放的计划草案。
  
  其实,之前基本都看过,因此也都没有什么太大的意见,简单讨论,迅速通过。
  
  然后……
  
  第二个:屯田。
  
  这件事由康茂才负责,中枢各部门都会配合。
  
  同时还定下了目标:第一年,100万亩,三年总计则是500万亩。
  
  这一次,左相大人开了口:“主公,臣还是觉得,一年100万亩,三年500万亩,这目标……太小了一些。只是近期山东已丈量出的土地,就远超500万亩之数。”
  
  李善长这话是对着老朱说的,但,台下的康茂才却不自在起来。
  
  这些日子,康茂才并没有闲着。
  
  虽说第一次和某个少年平章商议事情,某人就因为疲惫晕了过去,但之后,也陆续给了一些意见。
  
  另外,再根据与地方的联络,预计明年春季,至少就能凑到10万级别参与屯田的士卒和百姓。
  
  十万人,在朝廷不遗余力的支持下,一年开荒100万亩,这个数字,一点都不高。
  
  平均一人只是10亩而已。
  
  更何况,10万人的规模只是粗估,后续还会不断增加,按照某个少年平章的规划,将来达到百万人级别的屯田规模,也是平常。
  
  因此,即使是康茂才自己,也觉得,第一年100万亩并三年500万亩的目标,不算高。
  
  李善长提出问题,老朱这次还是没有回答,再次看向下首右边的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。
  
  朱塬只能开口:“左相,还有各位大人,我们要再明确一点,咱们现在,一切只是开始,因此,目标定的低一些,只有好处。毕竟这也并不意味着,我们定下三年500万亩的目标,就只能做到500万亩。将来,完成越多,也就越能给天下人惊喜。这种惊喜,其实也是开国初期急需的,就像祥瑞一样。”
  
  老李:“……”
  
  我还能说什么?
  
  本人不善长讲理啊!
  
  会议室内,本以为又要跳过,倒是和今天会议关系没有多大的刑部尚书周祯开了口:“平章,下官觉得,这……目标定低了,是否……会让人懈怠?”
  
  朱塬点头:“嗯,这也是个问题。”
  
  老朱:“……”
  
  老李:“……”
  
  康茂才:“……”
  
  另外的所有人:“……”
  
  这……道理都在你这里,对吧?
  
  感受着周围人的目光,朱塬连忙道:“都说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’,想要避免懈怠,接下来,就要看奖励机制了,明州营海司为何短短一年时间就能做出那么多成绩,与其中诸多的奖励机制是密不可分的,从房产到银钱,再到子女的就学。这些……我们稍后可以研究并复制到屯田相关上。毕竟,接下来的屯田,肯定是要分成诸多团队的,我们还可以再做出一些‘竞争机制’。”
  
  老朱饶有兴致地接了话:“竞争机制?”
  
  “还是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’啊,”朱塬看向自家祖上:“接下来,就像科举考试争取更高的分数一样,涉及屯田,哪个团队开垦的田地更多,我的建议是,肯定要给奖励的,或者荣誉奖励,劳动模范啊之类,或者实际的奖励,银钱、粮食之类,乃至将来分田,也可以获得更多。”
  
  老朱一听就懂:“这是该的,该的。”
  
  同时又想到了经济之学上面去。
  
  这些奖励,都落到了底层,就是一种‘分配’,构成大明的根基。
  
  多好!
  
  朱塬又看了眼会议室内众人:“具体的奖励机制,还要等屯田实施之后再说。”
  
  朱塬话落,兵部尚书傅瓛此时又道:“平章,下官若没记错,这开垦出来的田地……将来首先是要分给诸多士卒的,第一期的《大明月刊》上,还明确提了这件事?”
  
  “当然,”朱塬道:“这件事也不会变,而且,肯定是士卒优先。不过,对于普通的屯兵和屯民,我相信以大明之广袤,将来也会有田地分给他们。要知道,不说其他偏远地区,只是金陵周边,其实就有着诸多丘陵地带,在我看来,完全可以开垦成土地。”
  
  朱塬这话一出,一时间没人搭话。
  
  老朱便配合道:“塬儿,你说说,为何?”
  
  “苛政猛于虎也,”朱塬这次没有委婉,很直白一句,不等众人开口反驳,就说道:“大家都不用否认,而且,事情也不是从现在开始的,历朝历代,都是如此问题。在我看来,咱大明的耕地潜力,完全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好几倍,可……为什么那么多明明可以开垦的土地,都没有人愿意耕种呢?因为,一旦耕种,各种税赋就纷至沓来,百姓不堪负担之下,宁愿弃耕去做佃户长工,也不愿成为自耕农。”
  
  朱塬没办法说的是,这件事,在明朝尤为严重。
  
  具体的数字朱塬记不太清,但他知道,大明开国,在洪武一朝,耕地面积就达到了一个相对的巅峰状态,同时,记档入籍的百姓,规模也颇为可观。
  
  然后,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。
  
  明朝往后发展,国家越来越稳定,经济越来越成长,但,无论是土地,还是人口,都出现了诡异的减少状态,而且是相当大幅度的减少。
  
  大概数据,是从洪武朝的8亿亩巅峰级别,掉到后来直接减半的4亿亩。
  
  人口也是一样。
  
  土地又不会蒸发,又没有大规模的战乱,那么,为什么减少呢?
  
  答案……
  
  稍微了解明朝历史的,基本知晓。
  
  不过,其中也肯定有一项:弃耕!
  
  因为赋税和徭役太重了,百姓不堪忍受之下,宁愿给大户为奴为婢,也不愿意做自由人。为奴为婢了,或者,干脆就成了黑户逃户,大明朝廷登记的人口数量自然急剧减少。
  
  朱塬对此的总结。
  
  明朝,经济发展可谓封建时代的巅峰,就说钢铁产量,9000万斤的级别,远超宋时的2000万斤,甚至比后来……鸦片战争前没有受到工业时代影响的清朝,还要高一倍。然而,封建时代的各种弊端,明朝也一个不缺。
  
  因为经济思维终究还是被困在农业时代。
  
  至于其他,被后来一些人习惯性批判的思想啊制度啊之类……就说一个,几百年后最强大的某个国家,最晚彻底废除奴隶制度的一个州,叫做密西西比,时间,是2013年。
  
  失败者就是错的。
  
  但,失败者……也可能只是在漫长的历史偶然中,运气不太好而已。
  
  会议室内。
  
  老朱其实也明白这些,听自家宝贝二十三世孙说完,跟着就问:“这些个……俺也是清楚的,可,要如何做呢?”
  
  朱塬道:“祖上,答案刚刚恰好也说过,要在立法的同时,做到‘法之必行,行之必效’。就比如,朝廷一直是鼓励屯田的,新开垦的土地,规定是三年内免去一切钱粮,但,实际是,地方上往往急功近利,看到百姓把土地开垦了出来,就迫不及待地要收取各种赋税,百姓见朝廷言而无信,自然就重新撂荒了。”
  
  这件事的记忆,来自曾经的方克勤。
  
  大名鼎鼎的方孝孺的父亲。
  
  方克勤主政山东济宁,就发现了类似的问题,这位济宁知府所做的,就只有八个字,‘法之必行,行之必效’,然后,情况便好转起来。
  
  这件事,听着很容易,但做起来,真不容易。
  
  就像朱塬也知道,自己正在做的很多的事情,听着很容易,道理也很浅显,但,真的要执行起来,绝对是千头万绪。
  
  这也是他刚刚为何强调‘执行力’这件事。
  
  老朱从底层爬上来,什么都见识过,因此也明白‘法之必行,行之必效’八个字,想要做到,要何等的难度。微微摇了摇头,倒是忽然领悟:“这……屯田,倒是更加干脆利落呵。”
  
  朱塬跟着露出微笑:“是啊,祖上,官方组织屯田,最大的一个好处,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。百姓单独开垦,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。但,朝廷牵头开垦土地,总不会有地方官员再跑来提前征收赋税,或者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。因此,事情也就简单了,同样也就更加容易推行下去。等我们把大片大片的土地开垦出来,再分发给百姓,完成一次大规模的分配,到时候,很多事情也已经成熟,百姓拿到了成熟的田地,或者,还有各种生产资料的补贴,再加上明确的各种法令,也就不会再抗拒赋税。”
  
  老朱不由点头。
  
  户部尚书杨思义此时也开了口:“平章,下官也在斟酌一事,这……土地开垦出来,一直屯种不行么,为何要分发呢?”
  
  朱塬看过去,答案也干脆利落:“为了激发更高的生产力。”
  
  礼部尚书钱用壬鬼使神差地补了一句:“有恒产者有恒心。”
  
  朱塬点头:“钱大人所言甚是。”
  
  杨思义也明白过来,跟着点头,不再疑惑。
  
  老朱等大家说过几句,才道:“既如此,这屯田一项,可还有其他问题?”
  
  大家都没再开口。
  
  老朱便示意继续。
  
  第三个:修史。
  
  这件事很重要,朱塬在之前的一次‘三年计划’讨论会议上已经说过,这次,也都没有多费口舌。
  
  大概是李善长负责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游戏炮灰NPC她A爆全球 穿成恶毒白月光后女主觉醒了 重生九零真千金靠药膳暴富了 锁春深 桃花马上请长缨 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 重生神之游戏 我能无限附体 这不可能是我妹妹 大唐第一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