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洪武生存指南 > 第107章:软肋

第107章:软肋

第107章:软肋 (第1/2页)

洪武元年明州的第三场飓风在闰七月的十三日这天到来,直到二十日,大风虽然已经停歇,雨还在持续。
  
  提前有所准备,住在舟山岛上的朱塬倒是无碍,但雨稍小一些,华高还是急匆匆跑来,确认小祖宗平安无事,又吃了一顿午饭,才又匆匆离开。
  
  又一批运粮船队正在等待出发,这已经是今年的第六批。
  
  第五批上月就已经启程。
  
  这一次,还是20万石粮食加10万担鱼获。
  
  朱塬最初的计划,今年打算送出六批粮食,总计120万石,就算圆满完成任务。现在看来,稍后的第六批只要成功送出,不仅是圆满,而且已经超额,毕竟从第三批开始,每次就要多出10万担鱼获。
  
  而且,接下来,直到九月份,或许还能再送出一两批。
  
  不断送出粮食的同时,营海司也已经开始为明年做筹划,毕竟虽说超额完成了任务,但北方缺粮的问题其实一直没有解决,大军是吃饱了,百姓却还饿着。
  
  这件事也不仅仅是赈济那么简单。
  
  经历战乱,乃在在前很多年的各种天灾任务,北方地区的生产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,这种情况下,想要恢复生产,第一件事就是口粮,再简单一些,人,要吃饱了,才能去干活。
  
  再就是,朝廷有能力养民,也能让北方地区以最快速度稳定下来。
  
  乃至更进一步,灭掉元廷之后,继续向北扩张,不说极北之地,就说东北,朱塬相信,老朱肯定不会忘记这件事。
  
  总之,一切的一切,都需要资源。
  
  而粮食,就是这年代最大的资源。
  
  因此,哪怕朱塬将海运输粮提升到元朝巅峰时期的300万石,甚至,将来再翻一倍,到达600万石,也是不够的。
  
  送走了华高,朱塬回到内院午睡。
  
  醒来时问时间,写意说是下午的三点钟,身边妮子们越来越习惯了他的计时方式。
  
  来到外院靠近湖边的一座两层书楼,坐在二楼靠窗的书桉旁,首先拆开了北方刚刚送来的包裹,这是上午随同华高一起过来的闻造同时带来。
  
  老朱的书信,说起了白糖火药。
  
  埋怨朱塬给出配方的时间太晚,让他没时间安排,还叮嘱,如果有甚么其他好法子,都尽快送过去。
  
  朱塬才记起在《化学》里提及了这件事。
  
  确实没太在意。
  
  朱塬觉得,火器这种事情,前提是,先把火药的生产提升到每年百万斤级别,才能稍微向后考虑一下。
  
  当下如何呢?
  
  朱塬还特意问过,就说去年,西吴全年的火药产量,是27万斤。
  
  这个年代,已经很多。
  
  还是当年鄱阳湖一场大战,让老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,才一直鼓励发展。但,在朱塬看来,还是远远不够。没有足够的火药,装配不了足够的火器,当下,相应武器,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战争,也就很难产生太关键的作用。
  
  说到底,这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。
  
  至少需要一个最最初级的工业生产体系。
  
  再然后,其他一些琐事之外,老朱还提起有一份弹劾,让朱塬自己处理。
  
  弹劾?
  
  自己处理?
  
  朱塬很快找到了那份奏章。
  
  第一反应就是,祖宗你堕落了啊,怎么能把弹劾奏章送到被弹劾人手里,这要是几百年后……嗯,还是传统呢。不过吧,老朱的这份信任,还是又让朱塬小小感动了一下。
  
  读过奏章,朱塬也明白了对方的目的。
  
  其实,早在之前营海司发布了明年不再为民间海捕兜底的公告,就开始有人或直接或间接地向朱塬提出异议,比如定海知县薛戍,就觉得既然营海司有足够的银钱,就该继续为百姓兜底。
  
  朱塬相信薛戍是肯定没有私心的,但,其他人,朱塬就不太确定。
  
  而且,朱塬本来逐渐好转的名声,也因为那份不再兜底的公告,又出现了转变。
  
  没办法,有人带风向。
  
  就像手中的这份弹劾奏章。
  
  这位名叫李处的按察佥事,真的是在为百姓说话吗?
  
  朱塬觉得,更可能是在为看上了海捕收益的沿海大户代言。
  
  来到东南这么长时间,朱塬对很多事情的了解要比下面人想象的要多得多,更何况还有两辈子的各种见识。
  
  因此,朱塬很容易看透其中关节。
  
  营海司接下来如果继续兜底,并且保持1两银子一担鱼获的高价,那么,最大受益者,不会再是民间,而是沿海的各种大户。
  
  因为这些人有足够的资本建造大船,并且在官方营造的良好海捕环境下,拿到大批的收益。
  
  就像当年的元廷海运。
  
  元廷给出的运量脚架最高的那些年,大户造一艘海船,只需要顺利跑一趟,就能回报,随后,不管跑几趟,都是赚的。
  
  至于结果……
  
  因为运费太高,元廷很快无力支付,导致海运没有兴旺太多年就重新衰败下去。
  
  大户自然也就少了这份财源。
  
  相比起来,参与海运的民夫,就只是赚一个辛苦钱,还是卖命级别的辛苦钱。
  
  那年代可没有营海司当下这么完善的安全保障。
  
  同样的道理,哪怕就说今年的海捕,民间的船只,很多都来自大户,船工渔民租赁大户船只,虽然因为营海司给出的高价格,都算赚了一笔,但,船主才是拿大头的那个,只需要出一条船,直接就切走一半收益。
  
  那么,问题来了。
  
  底层的百姓为什么不自己造船,把这份收益自己吃下呢?
  
  因为没钱啊。
  
  朱塬当初发布告示,同时也在一封信中说过自己的想法,当时很坦白,就是为了更加迅速地整合沿海各州县的渔民。
  
  当下,朱塬觉得自己要解释更多一些。
  
  外人不知道的是,朱塬最近甚至一度考虑过,完全禁止民间海捕。
  
  还是泥螺事件产生的启发。
  
  官方不断开创足够优越的海捕条件之后,朱塬觉得,完全放任,或许也会造成后世的某个结果,短短几十年,因为过度捕捞,就无鱼可捕。
  
  相比起来,官方捕捞,更容易通过鱼情进行调节,保持捕捞强度的同时,也要避免竭泽而渔。
  
  不过,斟酌之后,朱塬还是决定不禁止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游戏炮灰NPC她A爆全球 穿成恶毒白月光后女主觉醒了 重生九零真千金靠药膳暴富了 锁春深 桃花马上请长缨 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 重生神之游戏 我能无限附体 这不可能是我妹妹 大唐第一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