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九二章 讨贼檄文 (第1/2页)
政和八年,临近六月,接连两个大消息犹如风暴席卷。
在无孔不入的天网密探散布的消息下,在晁家军将士呼吁汉人不打汉人的口号和猛烈的攻势下。河北路袭庆,真定等大府先后开门投降或被攻占。
就连最为有名的大名府也不例外!
河北首富玉麒麟卢俊义回来了,率大军回来复仇。尽管天王李成和大刀闻达有几下子,可面临城里的暴动和敌军猛攻。终究没能守住城池,护送梁世杰仓惶往汴梁城逃窜,中途却遭遇晁家军伏击。
这两位猛将没有像原本轨迹中表现的那么神勇无敌。不说一个照面就被放趴下,却也迅速被消灭。李成被双目赤红的青面兽杨志一枪戳穿心脏。
闻达很干脆的率兵投降,十多个武将虎视眈眈。梁世杰本想投降,却被流失射中面门而一命呜呼。随后从城里抓住的蔡夫人死了丈夫,成为寡妇。
真别说,女人四十来岁,保养的跟三十岁的少妇一样,容颜精致,皮肤细嫩,被送到晁家庄软禁。
玉麒麟卢俊义率军进入北京城怎生弄死蔡福等小角色不提。反正这两个东西不可能混上一百单八将。
大名府被攻破的消息传开。
女婿死了,蔡京无动于衷,可女儿被抓,又是忧心忡忡。老家伙儿女被抓,颓废不少,话语也少了。
六月初,淮海战场上,朝廷大军弹尽粮绝,陷入绝境,朝廷又无兵来增援,被迫之下投降楚皇王庆。
至此,这一路朝廷大军名存实亡。
反观王庆军收编十万战俘,士气高涨,斗志昂扬。十数万大军,犹如破除牢笼的猛虎,四处出击。南丰,荆北,山南等地刚上任的官员泪如泉涌。面对杀气腾腾的楚国军,哪敢有反抗的勇气?
一座座州城府县,望风而降!
不足十日,楚国便将原本丢失地盘全部夺了回来。接着还兵分多路,攻城拔寨,快速扩大地盘。各地求救信犹如雪片般飞到汴梁城,天下震动。
偏偏朝廷,应该说宋徽宗第一时间想的不是如何应对,反而听从奸臣的建议,派兵捉拿投降将领的家眷想以此来要挟。当然,再一次的无功而返。
屡次都恁地人去楼空,宋徽宗怒了,派兵监视统兵大将的府邸。这个愚蠢的做法说明赵佶昏聩。
消息不胫而走后,令人寒心。
在无形却存在的舆论的引导下,各地百姓对宋朝失望。西夏,江南两处战场的将士闻之士气低落。
别说这些普通的士卒,就连领命大将也有些怨气。尤其是前朝的节度使,出征前家眷全送到汴梁城。为了朝廷拋头颅洒热血,换来的却是这种结局。
不得不说,是一种悲哀!
“哎,难啊!”德高望重的种师道望着密密麻麻的西夏军,想想前段时间损失惨重,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也阵亡了,再想想大宋的局势无奈地叹气。
这位镇守边疆多年的老将脸上挂着愁容。
深居在汴梁城皇宫的圣上赵佶也寝食难安,顾不上炼丹。嘴上生了几个燎炮,为当前严峻形势上火。如何才能化解即将来临的危机,稳定混乱局势。
现在招募训练的肯定来不及,皇城倒是能凑出十万大军,可拱卫皇城,无法调动。大理,吐蕃边军已经抽调大半,再调走,边境肯定会出大乱子。
关键是剩下的数万人无法扭转战局。
一个偌大的宋朝要兵没兵,要将没将,怎生是好?
“如之奈何?众爱卿如之奈何?”朝堂之上,宋徽宗又是这么问。可惜,凡是被他目光看到的大臣纷纷避开目光。没人敢在此时冒头,也没人敢吭声。
平时有好处蹦得最欢的蔡京,童贯几个奸臣蔫头耷脑。
“废物,一群废物,童贯,高俅,你们分兵抵御敌寇。”宋徽宗越看脸色越白,越想越气,拂袖离去。
朝散了,只留下童贯,高俅两个呆若木鸡的家伙。以及人群散去时不少人嘲讽和幸灾乐祸的眼神。
童贯一个太监,高俅一个帮闲,两团烂泥有什么本事?听说要率兵出征,心中瓦凉一片,找到宋徽宗跪在地上痛哭流涕,诉说微臣怎样怎样忠心。
赵佶这傻叉,又改口不让他们去了,共同商议对策。
就这种朝令夕改的人,能有什么作为?
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,何况是这哥仨,的确有办法。
全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!
国库空虚,可以让官吏进行募捐,来招募青壮训练。派遣大量细作分别前往晁盖和王庆地盘散布谣言和搞事情,来个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另外就是最快获得外援的办法。
一是秘密派心腹人到洞庭湖周边找到起义军钟相和扬幺,送上金银财宝等丰厚的礼物,接着亮出圣旨,加官晋爵,起步便是大将军,骠骑将军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