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逆天换明 > 第五百七十八章 崇祯要赖账

第五百七十八章 崇祯要赖账

第五百七十八章 崇祯要赖账 (第1/2页)

作为封建国家的君主,其实并不能强求你文武双全、智力超群,建立什么丰功伟绩,但至少能让子民吃上饭。
  
  可这些都奢望不上,你也不能带着国家和民族奔向灭亡,让国人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吧!
  
  吊诡的是,崇祯就是这么一位自以为英明,能够中兴大明的帝王。他的所作所为,他的性格缺陷,把大明推进了灭亡的深渊却不自知。
  
  华夏的幸运,却在于郭大靖的穿越附身。他竭尽所能,终于挽救了东江军,挽救了毛文龙,也挽救了华夏沦于腥膻的悲剧。
  
  但崇祯却不这样想,眼瞅着平辽便要大功告成,他在皇宫内兴奋激动,把这天大的功劳,都归在了自己的英明神武。
  
  这是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,有明君,才有贤臣名将,国家的兴衰,都与皇帝有着分不开的关系。
  
  “攻破辽阳,斩首豪格,歼敌数万……”崇祯此时喝着香茶,再次看过方正化的奏疏,依然是掩不住的欢畅笑容。
  
  方正化的奏疏写得详细,可不象外面的风传和猜测。辽阳能够一举攻破,那就是郭大靖的功劳,毛文龙不过是去白拣一样。
  
  “郭大靖倒是知恩图报,也识得进退。”崇祯赞赏道:“若是他的功劳太大,还真是一件令朝廷难作的事情。”
  
  王承恩在旁躬身道:“万岁英明,郭大靖让功,确实很明智。”
  
  毛文龙的功劳再大,年龄在那摆着,平辽之后便可以安心养老了。不管是退休回乡,还是在京师恩养,朝廷是不太可能继续让他有晋升的机会了。
  
  相反,郭大靖则还有发展的空间。毕竟,年龄摆在那儿,东江镇摆在那儿,朝廷也找不到比他更合适的领导者。
  
  在崇祯看来,郭大靖让出功劳,省得将来有封无可封的烦恼,是在为朝廷着想,也是在报答毛文龙的栽培之恩。
  
  “今年能够平辽,朕心甚慰。对有功将士,封赏不能吝啬。”崇祯觉得这解决了自己最大的心病,尽管民乱还是令他头痛,但还不至于危及到大明的根基。
  
  王承恩恭维道:“万岁赏罚分明,三军将士用命效忠,外敌内乱的平定,指日可待。”
  
  对崇祯的了解,让王承恩知道,他对国内明军是深为不满的。连拿着锄头造反的饥民都剿灭不了,真是无能。
  
  但崇祯不会深入思考,国内明军的战力为何孱弱,乱民造反为何屡灭屡起,彼起此伏。
  
  或者他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,但他无力解决,只能自欺欺人,只能怨天尤人,把责任推到下面的文官武将身上。
  
  甚至,他会责怪那些为了口饭吃而造反的饥民,为什么不能顾全大局。征辽饷,那是为了平辽灭虏,使国家安定,战乱不致蔓延到国内。
  
  但老百姓的最低要求呢,他们只是想活着而已。而让他们能活下去很难吗,一天几两粮食,能吃上粥,也不致饿死啊!
  
  封赏啊?!崇祯吹完大话,又头痛起来,轻揉太阳穴,喃喃地说道:“从目前的统计看,东江军斩首已过四万。平定全辽,首级怕是要超过十万了吧?”
  
  赏功银,每颗人头五十两;现在就欠了两百多万,按十万算的话,岂不是要五百多万两?
  
  王承恩暗自咧嘴,知道按照这个数目,的确是一笔不菲的钱财。可要细算的话,东江军能够平定辽东,甚至是提前完成,朝廷还是赚了。
  
  只不过是一下子投入,相比于每年的零揪,确实显得数额巨大,让人肉痛。
  
  王承恩知道皇爷的难处,可这赏功银却是不能赖账的。那可是实打实的功劳,不同于纸面上的吹嘘和谎报。
  
  每颗人头,都是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夺来的。
  
  这不同于占城夺地,可以灵活地赏赐加封。这也不同于饷银,你拖欠克扣,也可以慢慢地补。
  
  特别是平辽这般的大事,胜利之时必然要大肆庆祝,犒赏三军。连赏功银都拿不出,朝廷是想让其他军镇认为是过河拆桥,是言而无信?
  
  “万岁,奴婢以为,这赏功银或许可以缓发,只要毛文龙和郭大靖体谅朝廷的难处。”王承恩试探着说道:“在辽东,他们不是一直用辽钞吗?”
  
  崇祯眨巴眨巴眼睛,若有所悟,缓缓说道:“王伴的意思,是让他们先替朝廷垫上?”
  
  王承恩笑着说道:“只要他们忠心报效,岂能不为君父分忧?”
  
  崇祯脸上现出几分尴尬之色,这话说得好听,可他信誓旦旦地说不吝封赏,可连赏功银都拿不出,到底还是言而无信。
  
  “万岁可让方正化去与毛文龙和郭大靖来商洽,辽东重建,想必他们也少不了朝廷的支持和援助。赏功银分期发放,也能接受吧?”
  
  崇祯想了想,微微颌首,算是接受了这个建议。通过方正化来说此事,免了他这个皇帝的尴尬。
  
  再者,王承恩说得也有道理。辽东重建,不仅需要钱财,还需要人力,以及其它的资源。到时候,朝廷多给予方便也就是了。
  
  “东江镇能用辽钞,我大明却再难用宝钞了。”崇祯心中叹息,很是无奈。
  
  本来,如果政府信用仍在,发行纸钞也不失为缓解财政危机的一个手段。
  
  但现在的大明朝廷,既无足够的金银准备金,也没有足够的土地和粮食,来保证纸钞的币值稳定。
  
  再加上宝钞已经败尽了明廷的信誉,从上到下,大明的社会阶层哪还对纸钞有信心?
  
  东江镇所发行的辽钞,因为只在辽东一地使用,又与粮食的价格挂钩,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军民们的信任。
  
  何况,还有辽东广袤肥沃的土地押底,就是再多发行一些,也不会对币值造成影响。
  
  其实,崇祯不是没研究过东江镇的治理和经营模式,但大明现在的状况,却难以实施。
  
  宗藩、勋贵、官僚、士绅,已经占据了大明大部分的耕地,却享受着不纳赋税的待遇。
  
  朝廷的赋税和加征的辽饷,全都压在升斗小民的头上。再加上灾害频仍,农民颗粒无收,可依然不免赋税,只能逃荒弃地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游戏炮灰NPC她A爆全球 穿成恶毒白月光后女主觉醒了 重生九零真千金靠药膳暴富了 锁春深 桃花马上请长缨 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 重生神之游戏 我能无限附体 这不可能是我妹妹 大唐第一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