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四十九章 相比之下,啥也不是 (第1/2页)
不管是辽镇,还是东江军,驻守宁远的话,只能得到一万人的粮饷。话已经说得足够直白,就差把裁减粮饷说出来了。
你要说一万人太少,守不住宁远,那就别占着坑不拉屎。你不行,东江军行啊!
何可纲皱起了眉头,他知道郭大靖所言非虚,朝廷对于粮饷是极在意的。能够省钱,皇帝岂会不准?
只要有圣旨,就把辽镇置于被动地位,东江镇作为主导,便会继续软硬兼施,迫辽镇就范。
而且,宁远一万人的粮饷数额,也给祖大寿等人留了最后的退路。
祖氏已经成为望族,现在皆住宁远,祖大寿不想受制于人,便带着这最后的辽镇人马窝在宁远吧!
郭大靖往后靠进椅中,澹澹地笑着,说道:“辽镇的将士和家卷都将得到很好的安置,更不用说平辽之后,沃野千里,每家每户分个百八十亩田地,更是非常轻松。”
挥了下手,亲兵上前把一本本册子分给辽镇众将,册子上把东江军的优待政策讲得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祖泽润可不关心东江镇的优待政策,这就是收买人心,他只是略微翻看了一下,便忍不住开口分辩。
“敢问郭帅,既然东江镇能够三年平辽,又何必处处针对辽镇?难道是为以前的种种寻机报复不成?”
郭大靖还是不温不火的表情,开口说道:“平辽不是东江镇一家的事情,辽镇作为大明军队,难道不该出力?坐困宁远,糜费粮饷,却寸功未有,你觉得合适吗?”
扫视着众将,郭大靖继续说道:“辽镇目前的处境,想必各位都心里清楚。东江镇是在给辽镇将士建功立业,洗刷朝廷猜忌的机会。”
“驻守宁远,为关门屏障,难道不是功劳?”祖泽润分辩道:“宁远大捷,宁锦大捷,都是辽镇奋战所获,岂能说是糜费粮饷,寸功未有?”
宁远大捷,斩首二百六十九级,数万觉华军民被屠;宁锦大捷,龟缩守城,倚仗坚城大炮,击退建虏进攻。
能拿得出手的也就这两件,到底是何情形,你心里没点逼数嘛?只是朝廷宣传需要,你还真以为打得建虏狼狈而逃了?
郭大靖看着祖泽润的眼神,充满了嘲弄和不屑,嘴角翘起,冷笑道:“辽镇是大明的军队,不是祖家军。京城被建虏围攻时,辽镇不顾君臣百姓安危,东溃出关,与叛军何异?”
目光变得冷厉,郭大靖再次扫视在座诸将,看众人的表情,他也能看出谁还有羞耻之心。
“只此一点,辽镇又有什么前途可言?”郭大靖沉声说道:“朝廷欲断绝全部粮饷,是东江镇看在袍泽的份上,主动接手,尽力保全辽镇人马。”
“辽镇将士但有报国感恩之心,便应该听从朝廷旨意,服从东江镇安排,在平定辽东的大战中出力立功。若能如此,以往的种种,朝廷不会降罪,将士们亦能够各取所需。”
“或以军功加官晋爵,或以钱粮养家湖口,或为亲人在辽人挣得一份基业。敢问各位,难道这不是多数辽镇将士所希望的结果?”
“当然,还有一种选择,那就是投靠建虏。”
郭大靖的目光中闪现着冷厉和鄙夷,沉声说道:“对于汉奸、卖国贼,东江镇绝不宽恕。其人,其家属,都将遭到清算。满门抄斩,绝无遗类,以儆后世。”
“好叫各位知晓。”郭大靖提高了声音,说道:“三年平辽,东江镇是考虑到各种不利因素,所得出的分析判断。登来巡抚孙大人,保证每年打造上百门西夷火炮,供应东江镇;朝廷,也会全力支持。”
各种不利因素,自然也包括了辽镇投敌。东江镇就是有这个信心,不求你,不请你,叛国投敌就一起打,在战场上把你们消灭干净。
这还不算,你们的亲人家属也要受到牵连。
在遵化大战之后,郭大靖已经做出警告,那些投降建虏的文官武将,连家属一起,都押送京师,并冠以汉奸、卖国贼的罪名。
“郭帅言重了。”何可纲眼见气氛紧张,终于放下小册子,缓缓说道:“辽镇将士皆是忠君爱国,这一点无可置疑。在京师擅自撤退出关,虽然有种种原因,但确实罪莫大焉。”
“祖帅及辽镇将士对此皆是后悔不及,每每思之,便欲戴罪立功。诚如郭帅所言,辽镇乃是朝廷军队,奉旨而定行止,绝无问题。”
这就是大义名分,郭大靖拿朝廷和圣旨说事。何可纲也作出保证,辽镇如何变动,以圣旨为准。
“何副帅深明大义,郭某佩服。”郭大靖拱了拱手,给了何可纲几分面子,说道:“还请何副帅回去后,向祖帅说明,向辽镇将士们讲清,打消疑虑,勿以私心而坏大事。”
“平定辽东,使军民能够安居乐业,乃是你们军人的本分,亦是身为辽人的责任。早一年完成大业,便早一年安享太平,亦是全体将士的心愿。”
何可纲脸上现出动容之色,连连颌首,说道:“郭帅所言极是。辽东战乱已有十数年,军民死伤上百万,资财损耗不计其数,确实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。”
郭大靖脸色正肃起来,说道:“如有辽镇加入,兴许两年便能成功。平辽灭虏,可是盖世奇功,也是军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,希望诸位不要错过,一悔终生。”
祖泽润冷脸不语,心中再有不满,他也不敢在这里与郭大靖翻脸。心里就想着赶紧离开,回去与叔叔商量对策。
但他心中也有悲哀,实在是没有什么筹码,与朝廷,与东江镇讨价还价。粮饷只要被掐住,就能要了辽镇的命。
想自力更生,却是太晚了。明年春耕,到了秋天才能收获,如何熬过这大半年的时间?
再说,宁远城中连将士带家卷有五六万呢,没有粮饷,人心浮动,军心大乱,想维持平稳都很困难。
目光又看到了手边的小册子,何可纲不由得苦笑了一声。
众将把小册子拿回去,祖大寿未必会让晓谕辽镇官兵。嗯,不是未必,而是肯定。
但将领中心思各异,看过也能记得七七八八,再与亲近人商议,这消息想不走漏都难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