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百三十二章 战争远离,百姓的信心 (第1/2页)
郭大靖率部大获全胜、破关而出的消息还没传到辽南,但杀入建州、屡番取胜却已经由官府传扬开来。
官府必须先行动起来,因为很快会有被解救的数万剃头辽人迁来辽南,他们要妥善地安置。
“咱们县上要安置五六百人,可能还会更多一些。”吴晴开完会回来,便开始交代工作,“大概十天半个月以后吧,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。”
陈文绣专心认真地听着,脸上的憔悴已经消失大半,虽然还瘦削,却已经有了些红润。
“各村镇新建的空闲房屋早有统计,大家再整理清楚,做到心中有数。”
“等移民到了,登记的时候一定要细致。工作量应该不小,毕竟,不象从天津登船过来的,会有简单的资料……”
“而且,因为是辽人,很可能在辽南有亲戚朋友,家里亲人不管在与不在,都要问清记清,方便以后查找……”
“所以,登记的表格就与以前的不同,要重新设计印刷。你们也要对表格的项目熟悉了解……”
吴晴对于工作已经是轻车熟路,交代得明白,分派得清楚,很快就安排完各自的工作。
几个工作人员散去,各自忙碌。吴晴叫住了陈文绣,说道:“有些工作你可以拿回去做,只要不耽误就行。”
“这,不太好吧?”陈文绣有些迟疑,尽管心里老是惦记着女儿,可这份工作不容易,她可不想丢掉。
吴晴笑着说道:“没事儿的,大家都知道你辛苦,也没少照顾,肯定没人说三道四的。”
陈文绣感激地说道:“越是这样,越是不好意思搞特殊。没事儿的,珍儿就在院里不出去,还有小琴帮看着呢!我干得快点儿,再回去陪她也就是了。”
吴晴也不勉强,转身回了自己的办公室。
陈文绣麻利地干完自己的工作,已经快中午时分了。听着外面喧嚣声响起,她收拾了一下,出了屋子,随着众人向食堂走去。
食堂门口站着个小小的身影,眼巴巴地望着,看到母亲,李珍儿撒开小腿儿,笑着跑了过来。
陈文绣宠溺地摸摸女儿的头,又捏了捏有些圆鼓起来的小脸蛋儿,牵起女儿的手,说笑着进了食堂。
带着孩子的工作人员,只有陈文绣一人。好在李珍儿也不算太小,还很懂事儿,平常就在后院的宿舍区玩耍,或是自己呆在屋里,也没有影响到她的工作。
每月一两银子,陈文绣还领着见习的工资,一个月试用期满之后,才能涨到一两七。
大人的餐费是每月半两银子,李珍儿本来是不收的,就这么一个孩子,谁也不想计较那点吃食。
但陈文绣也是个要强的女人,还是很坚持地拿出了两钱银子,不想让人觉得她在占便宜。
对于能挣到多少钱,陈文绣现在并不是很在乎。能吃饱穿暖,已经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,哪里还敢有过分的奢求。
这应该是所有新到的移民的普遍心理,但却只是短期的。都说人是不会知足的,随着条件越来越好,任谁都会有更高的期望和追求。
食堂的饭菜只能说是还可以,比普通百姓家要好一些。旁边有菜地和池塘,还养了猪和鸡鸭,时常能见荤腥。
对陈文绣和珍儿来说,这已经是难得的美味。哪怕是饼子和咸菜,也吃得很香,从不挑剔。
“琴姨。”珍儿跟在母亲身旁,乖巧地和打饭菜的小琴打着招呼。
陈文绣在前面办公区工作,珍儿在后面宿舍区玩耍,常常跟着小琴,下地摘个菜,喂喂鸡鸭,混得最熟,也最亲近。
“珍儿呀,多吃点饭,下午跟我去拣鸭蛋哈!”小琴看到小丫头,笑得开心,白菜土豆连菜带汤盛了一大碗,还加了点荤油。
两个黑麦玉米面混合蒸的大馒头,陈文绣还夹了一小碟咸辣萝卜条,便和女儿坐下来吃饭。
已经完全适应了辽东饭菜的口味,特别是对辣椒,陈文绣和女儿都很喜欢,能让人胃口大开。
珍儿吃得香甜,还不忘向母亲炫耀,“娘,你教的五个字,我都学会了。不信,你看。”
小小的手指,在桌上划动,很认真的样子,写完还抬头望着母亲,咧着小嘴笑呵呵的等着母亲夸奖。
知道了识文断字的重要性,陈文绣就越发有培养女儿的积极性。
虽然珍儿还小,可每天能识会写五个字,用不了多长时间,文化水平就能超过大明多数的百姓了。
“珍儿真棒,真聪明。”陈文绣笑着夸奖,让珍儿笑得咯咯的,露出了小豁牙。
陈文绣给女儿挟着菜,心里感到非常的宽慰,初来辽东的那种担忧惶恐已经荡然无存。
不管是新来的,还是已经稳定下来的老移民,来到辽东能够迅速安定的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能吃饱肚子。
同样,他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陌生的土地,也是被饥饿所逼,就是为了一口吃的。
只要能吃上饭,老百姓都是很淳朴,很老实的。但历朝历代,包括现在的大明,却难以满足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这最基本的生存条件。
真的是没办法解决嘛,穷得恨不得把一个铜钱掰成两半花的崇祯,真的不知道大明的财富都聚敛到了谁手中吗?
只要有钱,从江南购粮,甚至从海外大量采购,起码让老百姓能喝上稀粥,也不至于弄到民乱四起、难以控制的地步。
战争和灾害的破坏力哪个大,确实不好用准确的数据来进行评估。
但东江镇在辽东这块战乱之地,给了老百姓安定的生活,却是十分不易,也是大明朝廷所学不去的。
郭大靖率部奔袭建州,毛文龙带兵压在海州,就是这样的大行动,对辽南根据地的百姓来说,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。
秋收已过,百姓们还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,还在按照自己的计划生活,向着更好的目标努力。
民兵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,训练也频繁起来,新增加的科目便是火枪训练。等到明年,如果需要,东江军一下子就能征召数万火枪兵。
百姓们则在忙活着过冬的准备,腌酸菜、咸菜,准备烧柴,扒炕清灰等等,是必不可少的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