零点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零点看书 > 逆天换明 > 第三百二十八章 温情重现,烈士陵园

第三百二十八章 温情重现,烈士陵园

第三百二十八章 温情重现,烈士陵园 (第1/2页)

几个村上的男子也是轻车熟路,进到一间屋内,拿出官府给新移民分配的日用家什。
  
  锄头、铁锹、铁锅、木桶、几个粗陶碗、十几斤土豆、三十多斤粮食、一小罐食盐……嗯,还有村上给的两把青菜。
  
  唐牛叫着名字,几个男子把生活用品搬上架子车,招呼着辽民,出了村公所,把他们各自送去新家。
  
  这就是咱们的新家?!
  
  陈老实和妻子有些激动,尽管是家徒四壁,连个桌椅之类的家俱都没有,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,已经是他们之前所不敢奢望的。
  
  “你先歇着,我去打水,吃完饭,再想别的。”陈老实已经打听了村中水井的位置,关切地嘱咐完妻子,便拎着水桶出去。
  
  等他打水回来,发现妻子已经把炕扫干净,在灶上坐上了铁锅,准备生火做饭了。
  
  发的粮食是大碴子,生火添水,妻子准备做个菜粥,省事儿。当然,各种东西都缺,也没那个条件又炒又炸。
  
  陈老实和妻子的全部家当,几乎全在身上。已经是夏季,两人外面还穿着破夹袄。
  
  官府的物资也不充裕,应该发放的被褥要延后些时间。好在天气已热,就是和衣而睡,也不会凉着、冻着。
  
  “明天去打柴,熟悉下村子;后天争取把院子用篱笆围起来……”
  
  坐在灶台旁,陈老实向妻子说着自己的打算。现在,终于能够完全安心,要计划以后的生活了。
  
  妻子微笑着点头,灶火映得她削瘦的脸上忽明忽暗,但说话的语气却已经平和下来,“安家费能不用就先不用,能吃饭能睡觉,家里也不用着急添置什么。”
  
  “针头线脑是要买的,做鞋袜缺不了;秋天的时候,得买缸瓮,要腌咸菜;还有被褥,官府说发放,咱们就等着……”
  
  妻子娓娓地诉说着,把今年,甚至是明年的计划都安排好。
  
  陈老实轻轻握住了妻子瘦骨嶙峋的手,心中有酸楚,有感动,温言说道:“都依你,你说什么就是什么。”
  
  吃了多少苦,差点连命都没了,一下子安定,两人都有恍如来生的感觉。
  
  尽管官府的安置也有疏漏,很多家什日用品都缺乏,但象妻子所说,有吃的,有遮风挡雨的家,已经是喜出望外,不敢相信了。
  
  “有人在家吧?”外面突然响起了人声,陈老实和妻子赶忙站起,互相看了一眼,快步走了出去。
  
  院中是两个人,看样子是中年夫妇,见陈老实夫妻出来,中年男子笑着拱了拱手,说道:“我是你的邻居,姓孙,叫孙西成,东边的这家。”
  
  “我叫陈老实,这是我妻,刚搬到村里,日后还请孙大哥孙大嫂多多关照。”陈老实夫妻赶忙还礼。
  
  孙大嫂笑着上前,把手里的两条鱼干递过去,说道:“也没什么好东西,这是官府发的,你们尝尝。”
  
  陈妻有点犹豫,嘴里谦让着,不知道该收不该收。
  
  孙大嫂也是个爽快人,直接塞到她手里,笑道:“不用客气,俺们刚搬来的时候,也有别人帮助照顾的。”
  
  “这,这,实在是太感谢了。”陈老实嘴里打里绊,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。
  
  孙大哥爽朗地笑着,说道:“远亲不如近邻,咱们以后相处的时间长着呢,有什么需要,有什么不懂的,尽管来问。”
  
  孙大嫂扯了下男人的衣角,说道:“咱们赶紧回家,灶上还烧着火呢!”
  
  孙大哥点了点头,拱手道:“你们也赶紧吃饭休息,有空儿再聊。”
  
  “好,好。”陈老实拱手还礼,说道:“日后少不了麻烦,俺会点泥瓦手艺,家里有活儿,尽管来叫俺。”
  
  “泥瓦匠可是手艺人。”孙大哥笑道:“以后村上翻盖砖瓦房,你可是最吃香的。行,不用送了,俺们先回。”
  
  陈老实夫妻把孙家夫妇送走,回到屋里不住地感叹,这村中人真是好性情,不说欺负新户,反倒是尽力相帮。
  
  “家里有人吗?”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响了起来。
  
  又是邻居前来结识慰问,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头儿,旁边站着他憨厚的儿子,送给陈老实夫妻半只风干的野鸡。
  
  一番客气谦让后,邻居离去,陈老实和妻子心中百味杂陈地回到了屋内,一时间相对无语。
  
  在建虏统治区,别说送你吃食,抢你的还差不多。甚至有人相食的惨事,他们就看见过路边留有牙印的人骨。
  
  如果不是逃出来,陈老实也不敢说自己会不会变得疯狂。但到了这里,他又感受到了温情,人和人之间那种应有的善良。
  
  “明天,你去买些东西,咱们去回拜一下。”妻子缓缓说着,抬起头的时候,陈老实看到了她红着的眼圈。
  
  陈老实用力点了点头,如果说之前为有了家有了吃食而惊喜,那现在才感觉到了最重要的东西。
  
  …………………
  
  郭大靖并没有去看新到的移民,这也不是他的工作。他只看到了移民的数字,知道成千上万的辽民百姓,在东江镇的地盘又获得了生存的机会。
  
  而这,也是东江镇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,为那些走投无路的剃头辽人提供一处能够活下去的安身之地。
  
  哪怕是历史上东江镇没有这般强大,没有占据稳固的陆上基地,可收拢辽人依然是最大的功绩。
  
  没错,东江镇就是不与建虏作战,起不到应有的牵制作用,也比辽镇作出的贡献要大很多。
  
  尽管在皇帝,在朝廷诸公看来,别说十几万,就是几十万辽人的凄惨,也不会让他们掉一滴眼泪,也不会让他们对东江镇的评价高一分。
  
  这就是大明的皇帝,明廷的大臣,不仅仅是对辽人视若蝼蚁,内地受灾的饥民,在他们眼中,也是一样的贱如草芥。
  
  “何不作安安饿殍,偏要效螳螂奋臂?”
  
  如此冷酷,如此毫无人性的话,是从一个明朝官员口中说出的,但却是包括皇帝在内的,很多大明官员的心中所想。
  
  如果不是这样,很难解释崇祯会加赋再加赋,很难解释大臣们千方百计把增加的赋税都转嫁到最穷苦的百姓身上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游戏炮灰NPC她A爆全球 穿成恶毒白月光后女主觉醒了 重生九零真千金靠药膳暴富了 锁春深 桃花马上请长缨 沈婉宋恒小说免费阅读 重生神之游戏 我能无限附体 这不可能是我妹妹 大唐第一世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