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〇二七章 M2型战机 (第2/2页)
洋洋洒洒的介绍了一大篇,论述还是基于苏霍伊设计局对“项目T-10S”死对头——F-15战机的综合分析,在灯光明亮的机库里侃侃而谈,柯内舍夫很快就说服了眼前的航空兵中将。
当然这种说服,其实只是设计师的一种个人感觉,来自现实世界的龙云对“鹰”的综合性能十分清楚,他粗略翻看一下手上的技术资料就可以确信,经过了深度改进的Su-27M2,哪怕外观看上去和标准型Su-27S并无多少区别,却已经可以称为一款全新的战机,性能也终于实现了当年“T-10S”工程项目的预定目标,即“为了回击美帝的空中威胁,新一代战机的性能必须全面压制F-15”。
“全面压制F-15”,这一回荡在苏联军事委员会委员、航空工业部官员和各设计局负责人耳旁的响亮口号,也说明了红色帝国天空的捍卫者们曾经是如何艰难。
对庞大苏维埃联盟的一线飞行员来说,在F-15的阴影下活动了逾十年时间之后,Su-27才横空出世,然而倘若抛开一切主观因素评价,很多方面受限的Su-27综合性能却并未取得相对于F-15的明显优势——除去内油航程完全占优,在决定战机综合作战能力的诸多要素中,Su-27的飞行性能与F-15不相上下,然而电子系统却落后甚多,如果不是因为F-15配套的AIM-7M、AIM-9L武器系统逊色于R-27R/T、R-73组合,可想而知,两者的对抗交换比仍然会对苏霍伊不利。
这一切比较与考量,在两个世界里都和Su-27系列战机打过交道,龙云当然心知肚明。
然而今天上午,听到谢尔盖*柯内舍夫的一席话,深度改进后的Su-27M2已经具备了优于“鹰”的综合战力,这一方面固然让他欣喜,另一方面却也不无遗憾的想到,在当前全面战争的大背景下,看一看IAPO、也许还有KnAAPO的生产安排,就知道M2型的前途会如何渺茫,这款纸面性能优异的大改款Su-27恐怕要没有机会量产,也就不会在世界大战的天空之中翱翔了。
关于这一点,他不失时机的向设计师提出,对此柯内舍夫报以一阵吐槽:
“可不是么,将军同志!这一点可真是让人心情不佳。
以我对局势的观察,这场世界范围的战争是不会很快结束,美国人,他们一旦要开战可没那么容易制服;那么情况明摆着,M型的性能改进并不显著,N011算是最大的收获,然而要说综合性能压倒F-15,我认为这还并不足够。
所以我一直主张,尽快完成M2型战机的测试项目,”说到这儿,柯内舍夫指了指稍远处的02号Su-27M2原型机,“结构受力方面的项目现在都已经完成,为此耗费了一架原型机,进度也接近了量产程度;可是我一提量产,西蒙诺夫前辈就表示反对,他认为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协调IAPO、做好Su-27和Su-24战机的大规模生产调度。
怎么说呢,身为一名设计人员,我对此还是感觉有些遗憾,您怎么看?”
“您是说,不支持量产M2型的事?”
作为一名穿越者,对眼下经历的战争结局十分关注,龙云本来还很希望眼前的Su-27M2能尽快投产,毕竟在战争的压力之下,红色帝国固然在抓紧时间更新武器装备,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也不可能闲着;现在听到柯内舍夫这样讲,他挺疑惑的扬了扬眉毛,然后才很谨慎的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:
“呃,我对航空工业的了解很少,但是想一想的话,会不会是因为转产‘深度改进’过的Su-27M2,会影响到航空工业联合体的生产计划?”
“影响肯定是有一些,不过反过来想想,如果不尽早进行生产线的调整,又如何提供性能更优的战机?
看公开媒体的报道,既然我们现在占据一定的战场优势,那为什么不抓紧时间,利用这一机会来完成M2型的项目后期工作,通过验收,然后就进入批量生产呢。”(未完待续。)